【最好的10件老物】楊忠銘╳手動圓盤印刷機:提煉不滅的精神性


【最好的10件老物】楊忠銘╳手動圓盤印刷機:提煉不滅的精神性

投资客逃难 Q2房地合一重税增3成

楊忠銘|臺北故宮唯一典藏版畫作品的當代藝術家,透過實驗不斷擴張版畫藝術的邊界,悠遊於自然與人文、東方與西方、古典與當代之間。 圖/鄭宇辰攝影

转生村人 ~最强的悠闲生活

手動圓盤印刷機|超過60年曆史,由臺灣生產製造的稀有機臺。最大特色是圓形的着墨盤,壓動把手、讓墨輥均勻上墨時會發出悅耳的喀啦喀啦聲。 圖/鄭宇辰攝影

迷宫·看电影

家国永念丨山水长相逢

2015年因受到故宮委託創作,親身翻閱了典藏近四百年的明代古籍《十竹齋箋譜》,精美細緻的線條色彩,展現當時高超的水印木刻技術,尤其是「無華」章節中的拱花技法——對於一路以來接受西方版畫藝術訓練的我來說太震撼了。那股震撼啓發我以重回東方的概念創作了《歧夢園》系列,用「空壓浮凸」、「單版復刻」等現代版畫技法,試圖在當代重現封存於明清時代的美。

都市之逆天仙尊

時間兜轉經過八年,去年底與林業試驗所合作的《無華之境》展覽,算是將多年來「無華」沈澱在內心深處的感動,更完整地轉生成作品。我從日本本草學家巖崎常正於1828年編着的92冊《本草圖譜》、超過兩千張植物圖譜中挑選了40張;結合版畫、手抄紙技術與纖維學研究,創造了紙張與作品本爲「一體」的作品——紙張完成的同時,作品即完成。不同於大多紙張有着傳遞內容載體的宿命,這些紙張因其脆弱不堪的美麗,而無需服務於任何內容。這也是一種我對人生價值觀的隱喻。

四百年曆史的《十竹齋箋譜》啓發楊忠銘,以現代版畫技法重現明清時代的美。 圖/鄭宇辰攝影

彰化5代传承「润饼辉」不涨价 46炉全开15人赶工吸人潮

助震灾户 公股银推低利融资

《無華之境》系列作品,結合版畫、手抄紙技術與纖維學研究,創造了紙張與作品本爲「一體」的創作。 圖/鄭宇辰攝影

我的創作似乎總在探問一種不會被時間折損的精神性。在2019年的《時光文件》展覽中,我嘗試體現時間的消逝,以老鐘錶行尋得的發條、表面等零件作爲版畫的原版,讓通常不可見的原版本身成爲作品;讓鐘錶脫離原始功能與生命,創造藝術經驗上的另一條時間軸,也去思考原版在功能性以外的精神意義。

楊忠銘以時鐘發條作爲版畫的原版,嘗試體現時間的消逝。 圖/鄭宇辰攝影

我一直認爲藝術文化會因爲分享而越來越豐盛,所以我既創作也教學。十多年前在日星鑄字行擔任導覽員時,見到了俗稱F16的手動圓盤印刷機,這是半自動化機器出現前,最後一臺桌上型商業手動印刷機。有好幾年我瘋狂在臺灣各處尋覓它,終於在臺南一間老印刷廠尋得。老師傅慷慨將這部他奠基創業基礎、超過60年曆史的老機器託付給我;我請朋友爲它打造了新的木頭底座、裝上木膜翻制的「新義肢」,讓它得以持續運作使用。

每當工作室舉辦活動,看到孩子們充滿樂趣地使用這臺「爺爺年紀」的機器,都會感受到老物跟新世代重新連結的意義。對我來說,這部印刷機既是標記了臺灣某段印刷歷史的實體存在,也隱含上一代印刷師傅信任與支持我的心意。

操作這臺圓盤印刷機幾乎需要用上全身力氣,透過身體去感受紙張的彈性。 圖/鄭宇辰攝影

責任編輯:胡士恩

GoPro指控Insta360侵害專利 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著手調查